2005年11月2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六版:看法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禁绝酒后驾车须用重典
  【核心提示】最近,杭州西湖隧道一起酒后驾车酿成的惨剧,再次唤起了人们对酒后驾车的厌恶和痛恨。面对一起起酒后驾车事故,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人们不禁要问,明知酒后驾车害人害己,为什么总有人铤而走险?我们的法律、执法部门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杜绝这种社会公害了吗?本期《看法》特请相关专家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酒后驾车 西湖隧道首起死亡事故
  10月21日凌晨,一辆黑色本田车在距离杭州西湖隧道环城西路出口约两三百米处出事了。车子撞开边上10多米的护栏,再撞到墙上,然后在墙上划出10多米长的痕迹,四轮朝天翻倒地上。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姑娘张某被甩出了车,压在了车下,当场死亡。
    事后据交警测量,撞击点距翻车点有37米远,可见这辆“广本”车当时的车速之快。这也是西湖隧道开通两年来首次发生的死亡事故。
    据司机小吴交代,前一天傍晚6点左右,他和十几名网友在中山中路吃晚饭。从虚拟世界回归到现实的网友们,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觥筹交错,晚餐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半,小吴自称当时喝了一瓶多啤酒。饭后意犹未尽,大家又一起去了南山路上的酒吧,并点了洋酒“芝华士”,自恃酒力不错的小吴,记不清自己到底喝了多少杯。两小时后,网友们分手道别,小吴热情地提出用“广本”送网友张某回家。
    隧道监控录像记录了事发那一幕——黑色“广本”快到环城西路出口时,方向突然向左偏移,车头左侧撞上隧道护栏板,10多米长的护栏板面目全非。“广本”一个翻车,四轮朝天开始在隧道里滑行。滑行20多米后,它受隧道右侧阻力停了下来,这时监控器上的时间显示是21日0点37分。
    交警指出,对安全行车来说,不超速、系好安全带都是十分重要的,而酒后驾驶更容易引发恶性事故。酒精,就这样让一个有着5年驾龄的驾驶员对事物失去了判断。这是一次血的教训,希望能对所有驾驶员有所警示。(红宪)
    
  本期嘉宾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病专家 李亚平
    浙江电视台栏目编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姜荣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交通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翟良贵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规处处长 汤达金
    
  关键词 生理
    明镜周刊 李医生,我们都知道酒后驾车肇事的元凶是酒精,请你给读者谈谈酒精对人体的影响,特别是对驾驶员驾车的影响。
    李亚平 医学研究认为,饮酒或饮用+含酒精(即乙醇)的各种饮料对人体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通常所说的“醉酒”,指的就是酒精中毒。
    酒精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是肝脏损害,因为酒精摄入体内后,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大量酒精,其代谢产物及它所引起的肝细胞代谢紊乱,是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据研究,正常人平均每日饮40~80克酒精,10年即可出现酒精性肝病,如平均每日160克,8~10年就可发生肝硬化。其次是对心脏的影响,大量饮酒的人会发生心肌病,即可引起心脏肌肉组织衰弱并且受到损伤,而纤维组织增生,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第三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损害,摄入较多酒精对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机能及情绪反应都有严重伤害。饮酒太多会造成口齿不清,视线模糊,反应迟钝,失去平衡力。这一点对驾驶员来说非常有害,常常是导致车祸的主要原因。
    长期饮酒对大脑的损害可能是不可逆的。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还是中度饮酒,酒后都会引起脑量萎缩。除此以外,酒精还会对人体其他方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一次饮酒过量可导致急性胃炎发作,长期饮酒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不孕不育、胎儿畸形以及神经心理性疾病等。还有研究表明,过量饮酒可使口腔癌、食管癌、乳癌、肝癌的患病率增加。
    尽管一些资料表明,少量饮酒(每天50毫升葡萄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男性和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但即使少量酒精也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等意外损伤,并增加60多种疾病的患病几率。由此看来,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证据十分有限,不值得去冒险。
    
  关键词 心理
    明镜周刊 姜女士,有的人明知酒后驾车害人害己却还要铤而走险,请你从心理的角度谈谈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应如何克服?
    姜荣人 为什么要喝酒?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不过,细究起来,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纯娱乐、与人增进感情、纯应酬,或者依赖性——比如酒徒。
    但是,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一个处在表层的、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那么深层次的、甚至潜意识当中,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喜欢喝酒,或者在明知喝酒会醉,酒醉后又容易闯祸的情况下,还是乐此不疲呢?
    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说,人都需要一种集体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真正自甘孤寂的人几乎没有,除非此人患上了自闭症。绝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喝酒与他人建立一种相对稳固的社会关系,从而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快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不被排斥在社会圈子之外,最终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明白了这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人的这种本质上的脆弱,以及借助于喝酒印证和延伸了这种来源于内心深处莫名孤寂的脆弱。之后,我们当然也就明白了所谓纯娱乐、与人增进感情、纯应酬、酒精依赖性者喝酒时内心深处真正的原因了。
    一般来说,根据喝酒者喝进的酒量不同,也即酒精麻醉神经系统的程度不同,可将喝酒者的心理反应过程分为半意识感知→记忆→思维、无意识感知→记忆、无意识感知等三种状态。喝酒后的驾驶员在这三种状态下开车就只能凭感觉了,因此造成车祸也是必然的了。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害人又害已的行为呢?首先,必须了解酒的特性以及醉酒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驾驶员,当你真正了解醉酒后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后果,且清楚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精神障碍,可出现焦虑、幻觉、妄想、甚至自杀念头时,相信很多人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心灵深处孤独感的消除,也并非只有饮酒一途,娱乐、与人增进感情、应酬等等,还有很多很多的方法。
    
  关键词 交通
    明镜周刊翟教授,请你谈谈当前酒后驾车的交通现状。从执法角度看,交警部门的执法力度已经很大,为什么酒后驾车还屡禁不止?
    翟良贵 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近年来有增长的趋势。2004年全国因酒后驾车造成4658人死亡,占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4.4%。2005年一季度,该项指标同比上升了5.2%。浙江省2005年上半年因酒后驾车造成90人死亡,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2.9%。
    酒后驾车一旦肇事,后果严重。如著名笑星洛桑、喜剧演员牛振华都是因酒后驾车肇事而不幸身亡,令人扼腕不已;杭州今年发生在庆春东路隔离带钢管插入驾驶员张某胸膛,少年宫前陆某驾车撞死两名在人行横道上行走的老人以及发生在10天前西湖隧道翻车造成一人死亡的惨痛事故,都无一例外地与酒后驾车有关。
    为了防止此类悲剧重演,交警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不可谓不力。如杭州景区交警大队在辖区的酒吧制作了醒目的警示牌,宣传酒后驾车的危害,并以事故案例作为前车之鉴;在晚上分两个时段在酒吧、饭店集中的路段对驾驶人进行血液酒精度检测,一旦查出醉酒后驾车的,一律拘留。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近日,路查又测出不少酒后驾车者。当询问这些违法行为人时,他们一般都能说出酒后驾车的危害性。那为什么又要明知故犯呢?侥幸心理应该是主要原因。这些驾驶人总认为自己技术好,酒量大,不会出事;交警也不一定会查到自己。事实上交警的确不可能去查每一个可能饮了酒的驾驶者。这里就产生一个违法成本的问题。即:违法而被处罚的概率很小,即使偶然被查到了,也不过是记分、罚款,最多也就是拘留。这样就使得一些驾驶者放松了对酒后驾车之后果的警惕性,在醇香的美酒面前忘却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在酒吧的热烈氛围中把血的教训远远抛在了脑后,铤而走险,才酿成了一次又一次触目惊心的车祸。
    我认为,要杜绝酒后驾车的行为,必须加大其违法成本。除了要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增加其被检测到的可能性外,参考国外的相应办法,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条款,加大酒后驾车的惩处力度,是更为重要的。
    
  关键词 法律
    明镜周刊 汤处长,目前交通法规对酒后驾车行为的处罚几乎是家喻户晓,可为什么还有人屡屡触犯?是否应当立重典惩罚酒后驾车行为?
    汤达金 严禁酒后驾车,可以说是每个驾驶员都熟知的“天条”。既然如此,为什么还常常有人触犯此“天条”?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得不承认,法网不够严密,处罚太轻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人指出:酒后驾车不仅是对他人和自己生命的不尊重,更危害公共安全,其主观恶性程度已接近“间接故意杀人”。但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酒后驾车一般只作经济处罚,即使醉酒驾车最多也只能拘留15天。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球不少国家把酒后驾车规定为犯罪,如英国美国。今年年初,英国一家媒体报道,一名13岁的英国男孩因酒后驾车被判处4个月监禁。美国法律规定酒后驾车、吸毒驾车、闯红灯、超速驾驶是故意犯罪,要给予严厉的刑事处罚。对酗酒、吸毒后驾驶的犯罪行为,不论是否造成交通事故,一律由警察先行羁押后交刑事法庭处理。美国纽约州因超速、闯红灯交通肇事可判处1至7年有期徒刑;初次酒后或吸毒后驾车的可判处1至7年有期徒刑,第二次从重处罚,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外,美国旧金山市的官员和警方正计划没收酒后驾车者的车辆,并将其拍卖。市议员们说,酒后驾车是“本国最经常发生的暴力犯罪,每30分钟便会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每2分钟便会造成一个人受伤”。根据拟议中的法律规定,即使酒后驾车者驾驶的是别人的车辆,也将被没收。拍卖车辆的收入将被用于宣传酒后驾车的危害。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将减少因酒后驾车引起的车祸,挽救人们的生命。
    近年来,新加坡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反酒后驾车运动。他们邀请酒吧、夜总会及酒店等娱乐场所加入这一运动,安排出租车送喝醉酒的顾客回家。希望这一做法能够使娱乐场所及一些基层社区活动向人们推广不要酒后驾车的观念。新加坡自2003年1月至10月,因酒后驾车而被警方逮捕的人数从2002年同期的1500人增加到1900人,增幅超过20%。在2003年被捕的酒后驾车者中,约16%的人涉及到交通事故。
    因此,为最大程度地防止和减少酒后驾车,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形成有利于防止酒后驾车的观念;二要及时构建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的防止酒后驾车的更加严密的法网;三要严肃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四要提高处罚力度,可以考虑增设“酒后驾车罪”,同时提高交通肇事罪的刑罚,如把最高刑期提高到10年以上至无期徒刑;因酒后驾车撞死人的,还可以两罪并罚。